作者归档:admin

家里有人去世多久不能结婚

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即使对方已经去世,家人也得为其守孝。在守孝期间,家里是不适合办喜事的,所以想要结婚的话,得过了守孝期才行。至于具体多久不能结婚,就得看各地的风俗习惯,短的可能得一百天,长的也有一年或三年。

普遍守孝一年

在一些比较保守、注重传统的农村,家人去世后,三年之内都不能结婚。在大都市里,人们对于守孝这回事没那么看重。不过也保留了一定的缓冲时期100天,毕竟如果还沉浸在悲痛之中,举行婚礼也不会很愉快。而大部分地区都是守孝一年,说法是白事红事不能同一年办,因此在去世之后要过一个年才能够结婚。有的也说不用满12个月,只要跨过一个年就行,因为新年的到来会冲刷前一年的不利。

特殊情况可百日内冲喜

对于守孝时间的长短,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讲究,只要根据当地的习俗或是自己家族的传统来即可。不过如果家人去世之前已经安排好婚事,通常在去世的3个月内结婚也是可以的,这样既可以冲掉霉运,也可以不耽误婚事。若是百日内不结婚,就得一年后才能结婚。但是百日之内办喜事有其禁忌要注意:不能穿白纱、不能穿大红、不可放鞭炮、不可张灯结彩大肆铺张,须一切从简,凡事低调。

晚辈守孝的讲究

在规定的守孝期内,是禁止走亲拜友,四处串门的。如果在此期间四处访亲,一来会引起他人忌讳和反感,认为你不懂事,甚至引起他人背后说三道四。二来容易将不好的运势带别人家中,间接影响了他人的运气。特别是对方家有小孩或者孕妇的,很容易造成冲克的局面,导致对方家中发生一些意外之事。所以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戴孝者最好守在家中,安分守己,宜静不宜动。

丧事为什么要吃豆腐饭?

吃豆腐羹饭,亦称吃羹饭或吃豆腐饭,是一种流行于江浙沪民间的丧葬习俗:葬礼结束后,丧家要举办酒席(雅称”豆宴”),酬谢前来参加葬礼以及以现金、实物等形式助丧赙奠的人,被请者一般不得拒绝,否则会被认为是”失礼”。过去这种酒席一般为素席并以豆制品为主,其后逐渐变异,佳肴美味之丰几可比拟喜庆之宴,惟一碗豆腐羹必不可少,所以照旧称为豆腐羹饭。这种习俗是怎样形成的,是否蕴含有特别的文化观念?地方风俗资料上鲜有解释性的记述,从而给人们各抒己见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民间传说,战国时人乐毅性孝顺,父母喜吃软食,乐毅便用黄豆制成豆腐供父母食用。父母每天食之,因得高寿。父母故后,乐毅请参加送葬的邻居们吃豆腐宴,祝愿大家健康长寿。由此形成吃豆腐羹饭的风俗,流传至今。

另有一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崇尚神仙之术,天天服豆,希望可致长生。其间他发明了制作豆腐的办法。后其父病死,按礼仪三日之内须停厨熄火,所以刘安连吃三天冷豆腐。旁人不察,见他把一团团雪白的东西往嘴里塞,以为他吃的是什么凤髓羊酪,遂说他不守礼节。刘安乃于三日小殓后举办素席,答谢各方来吊宾客,席间特备一道冷豆腐,说破真情。从此,孝子居丧多以豆腐为冷食,而成殓后以豆腐答谢吊唁宾客的习俗亦由此形成。

流播于江淮的民间传说称,从前有一位阿公分给三个媳妇各人一升黄豆。大媳妇和二媳妇取回食之。三媳妇把黄豆种在田里,将结成的新豆收下来。如此三年,积攒了许多黄豆。阿公称赞三媳妇能干,让她主持家务。三媳妇用黄豆磨成豆腐,烧了许多可口的菜孝敬公婆。阿公高兴地说:”我百年之后,你们用豆腐供我。”阿公死后,子媳就用豆腐做菜供奉。此事传开后,逐渐形成办丧事吃豆腐饭的风俗。

现代学人认为上述几种传说均属后人附会之辞,但其中也反映出某种民俗信仰的因素。如浙南武义江一带迄今尚有丧家于寿终老人殡葬之日煮一大锅”长寿豆”酬谢参加葬礼者的传统风俗,寓意”添寿”;又如服豆养生的观念由来已久,与增寿有相通之处。所以对吃豆腐羹饭这种习俗所蕴含的文化涵义,不妨从此类民间俗信中入手探索。

有人推测豆腐羹饭习俗是古人以小豆避煞法术的变异。《荆楚岁时记》载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疫”,可见南方地区自古有服豆或豆羹以禳灾疫祓除不祥的习俗。古人以为死者亡故的原因或以疾病,或以凶殃,不免有疠疫之气缠绕尸身,故请送葬者食用豆制食品,可除去疫气或不祥。有人推测吃豆腐羹饭习俗是一种驱散”阴气”的方法。豆腐以既圆且硬的黄豆为原料,制成后呈雪白之色,是金气的象征,这与旧时道家对豆腐性质的解释相通,如所谓《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言:”淮南王(刘安)得飞腾变化之道,炼五金成宝,化八石为水,得草木制化之理,乃作豆腐”云云,可见豆腐有克杀阴气的奇效,适合送葬者食用。此外,还有人推测吃豆腐羹饭习俗的形成,可能与本土佛教信仰中以黄豆为”舍缘豆”的习俗有关,含有祝祷逝者结缘佛法以度来生的理念,同时又增进了丧家与送葬赙奠者之间的情谊。

浙江1000的豆腐饭,家属为了答谢亲朋而准备

很多北方人对于豆腐饭是不能够理解的,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能去吃,其实南方的豆腐饭和北方白事的宴席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家里有人过世,家属才会准备,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答谢那些亲朋好友,而且在这样的饭桌上一定会有豆腐这道菜,所以说这样的席面才会叫豆腐饭。

浙江1000的豆腐饭

虽然说在浙江地区喜事的宴席规格都比较高,但是当地的豆腐饭只需要1000块钱一桌,上面的食材也会非常的丰富。但也有一些网友说,在上海的豆腐饭是2588元一桌,其实这个价格它和当地的消费能力是有关系的,不同的地方没有办法去做对比下面,先让大家去看一看1000块钱的豆腐饭都有一些什么。

浙江1000的豆腐饭

桌子上最吸引人的就是清蒸鲍鱼,这道菜光听名字就知道它的价格比较贵,而且选的鲍鱼个头也比较大,这是一道清蒸菜,所以同一时间能够准备出很多盘来。这个主要是因为它在制作过程当中比较简单,只需要把鲍鱼清洗干净,把肉和壳分离,然后把粉丝放在里面,再把鲍鱼和调料也放上去,就能放到蒸屉上去蒸,一般是有几桌豆腐饭就蒸几盘这样的鲍鱼。

浙江1000的豆腐饭

虽然有一些人会说他们当地的豆腐饭没有清蒸鱼这道菜,其实这个也是因为地域而决定的,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没有办法,因为一个地方的习惯,就去说另外一个地方的不对。他这个清蒸鱼做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买回来新鲜的鱼清洗干净放到盘子上,倒一些调料和姜丝就直接蒸,不仅不费人工,也不浪费时间。

浙江1000的豆腐饭

长鱼烧肉这道菜在北方是没有见过的,这道菜是红烧的,虽然看不到里面有多少的长鱼,但是上面的几块五花肉还是比较唬人的,只不过这个盘子设计的有一点巧妙,就是下面窄,上面宽,所以总的来说量并不是很大。

白灼虾数量就更少了,但是也能一个人吃到一个。看到这里就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了,像浙江的喜宴上面的虾个头都非常大,但是这1000块钱的豆腐饭上面的虾个头有一点小,还能看出不是很新鲜。

浙江1000的豆腐饭

除了这些浙江的豆腐饭,它吃的主食和北方的不一样,北方的就是大白馒头,但是在浙江地区它是包子。所以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就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上海丧宴菜单?

上海丧宴又叫豆腐饭或豆腐宴。一般都是和殡葬服务一条龙一起安排,上海丧宴因为是离世家里人请客吃饭,所以大多数餐厅都不是很欢迎接待才会有了专门承接这种宴请的餐厅,一般这种宴请菜单都是餐厅安排好的菜单,当然也有些是自己去餐厅点好的,丧宴都是统一的第一道菜上豆腐羹,丧宴,通称吃“斋饭”,席面忌有汤菜和粉丝之类菜肴;代表是丧宴的特征,其他菜肴都是根据自家经济条件来安排的。

上海豆腐饭什么意思?

上海豆腐饭是指参加某某人丧事之后,由办丧事的家人对参加丧事的亲朋好友吃的一顿饭局,以此回谢参加丧事之人的情。也是办丧事的最后一个程序。因为饭局的第一道菜是豆腐莱,所以叫豆腐饭。在饭局中,大家对死者生前事进行追忆,死者的家人对参加丧事的亲朋好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那些你不知道的民间殡葬习俗

民间丧葬习俗自古流传至今,很多已经被人遗忘,也有一些还在延用。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一些看似奇怪但是饱含寓意的殡葬禁忌。

1、给老人买的寿衣,家属要用一根没有秤砣的秤来秤一下,表示这是后人用钱买来的,寿衣越沉,代表孝心越重。老人过世后,将春夏秋冬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在另一个世界就不会挨冻。

2、旧时逝者穿完寿衣后,要停床。入殓之前要把逝者从平时睡的床上抬到草席上,这是为葬礼做准备。停床时要把逝者脸部盖上白布,以免吓到宾客。停床和停灵不一样,先停床,入殓后再停灵守夜。

3、如果逝者是客死他乡,在入殓之前要行“招魂”仪式。家属拿着逝者的衣物去前厅呼唤逝者姓名,再将衣物盖在逝者身上。以唤回其魂魄,以免流落在外,成为孤魂野鬼。

4、棺材尺寸也有讲究。旧时棺材尺寸都带个八,俗语说:“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因为“八”与“发”是谐音,“棺”与“官”是谐音,有升官(棺)发(八)财的意思。现在的骨灰盒也延用了旧俗,尺寸都带有数字八。

5、抬棺的人不能是直系亲属。古时抬棺之人不是直系亲属,是因为直系亲属要做很多事,或带路或哭丧或跪行,直到墓地之前要反复很多次,而抬棺时要专心不能让棺材落地,所以一般不是直系亲属抬棺。

民间殡葬旧俗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些,不论沿用与否,都是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和祭奠。葬礼的简化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些民间旧俗,我们能予以尊重和理解就好。

殡葬行业里的父与子

又是一年清明,四川成都,院山公墓,祭扫的人愈发多起来。一道门,隔离了两个世界,门外,卖花的小贩、祭扫的市民、通往停车场的小道上车辆正排起长队;门内,墓碑成行列,树木长青林,人们默然行走期间,然后在某一处长久驻足。

温世凯时常会在墓园里走走看看,这是他的工作之一。偶尔,看见墓碑上镌刻的年月,他的大脑在第一时间就算出出逝者的年纪,这里也有夫妻合葬,墓碑上,两位老人亲密靠在一起,有孩子的墓碑,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

“生与死,其实很简单,最后都是寥寥数字说完一生。”这是温世凯入行的第8年。2014年,他是在通过六门精算师考试后,告诉家人,要创业,领域还是殡葬这行。

彼时,他的父亲温万福只是沉默了片刻,然后一字一顿地告诉儿子,“我们这个行业很特殊,既然想好了,就没有后悔药了。”

这对面容相似的父子,在个性上完全不同。温万福豪爽,说起话来嗓门大、语速快,“说话慢了,别人觉得你不耿直,生意容易被抢走。”

殡葬行业里的父与子
殡葬行业里的父与子

上世纪90年代,温万福在自家店前。

—— 温世凯有多大,温万福就在殡葬这行干了多久。

成都文殊院前,曾经的殡葬一条街,鼎盛时有接近200家寿衣花圈店,香烛纸钱曾熏黑墙面,纸香和蜡烛味弥漫整街。

这里是温万福入行的起点。因为发现花圈的利润更高,这位开始转方向的“麻将销售冠军”,在第一年,看到寿鞋底的7个点,腿就打幌,“害怕是肯定,但是要养家嘛。”

上世纪90年代的文殊院,一条街上绵延着160多家殡葬用品店,这里竞争激烈,店家们的脾气就跟店里的炮仗一般,言语不和直接能在马路上干架,“我头上有一道疤,就是当年和街对面商户抢生意被打的。”

但无论怎样,人情味,始终是殡葬行业无法剥离的底色。

殡葬行业里的父与子
殡葬行业里的父与子

温世凯几乎是在殡葬用品店长大的。

曾经,温万福因为搭建灵棚被大风吹倒,跪在逝者灵前,磕头道歉,也因为能被委托为牺牲的英雄搭建灵堂而骄傲,一说就是几十年。

“人活一世,长则百年,短则几十年,早晚要睡觉。”这是温万福对生死的态度,年轻时候,他们去帮逝者穿寿衣,逝者的亲人都不敢进屋,呆在旁边的小屋子里。“未知死焉知生?你对死后的东西不弄明白,那你这个生的意义在哪里?”

温世凯几乎是在殡葬用品店和殡仪馆长大,小学坐在纸人、花圈、骨灰盒堆堆里做作业,大学后,在别的同学都去金融机构、企业实习时,他一头钻到墓地上呆着。一路接受着精英教育,他个性细致和善,几乎没有和人红脸的时候。

温世凯相信,葬礼是对一个人一生故事的回望,每场葬礼,都应该是一次生命教育,个性化定制会是未来殡葬行业的发展趋势。

殡葬行业里的父与子
殡葬行业里的父与子

温世凯和父亲

拿着癌症晚期的诊断书,一位30多岁的女士找到他,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她跟温世凯说了自己对葬礼的要求,从仪式的风格,配乐,到寿衣的颜色和骨灰盒的样式等。女性去世后,温世凯带着团队按照她生前的要求完成了那场葬礼。

还有一位老人,在生前就安排好后事,他想得很细致,比如,在灵堂上专门开辟角落,陈列生前出版的译作,那是所钟爱的事业。灵堂上不要放《大悲咒》,而用他最爱的古琴曲《高山流水》,那是用心的生活。此外,自己准备寿衣,火化骨灰用作树葬,不需要骨灰盒。

写好遗嘱后,他和孙子去了三亚,在旅途中,他自己选了一张满意的照片作为遗像,蓝天碧海边,老人笑容轻松温暖。

“他是在睡梦中悄然离开的,没受什么苦。”温世凯记得那场葬礼,简单肃穆,前来祭奠的每个人,都认真道别。

事实上,8年来,温世凯做过的葬礼策划已经数不清了,但他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变化,客人对葬礼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简单、精致、绿色,传统习俗正在通过文明的方式被传承。

向死而生,是人生,也是行业。

土葬遭“重锤”!火葬频“受阻”!

在产业经济呈高速发展趋势及人均可支配经济收入实现翻倍式增长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改善,尤其是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呈现出的变化更可谓翻天覆地。与二三十年前明显不同的是,99%以上的农村家庭不用再为温饱问题而犯愁,小康生活日渐普及。

现阶段,农村步入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全面振兴过渡的关键期,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国家在强化与扶持第一二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移风易俗及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来扭转农民的陈旧思想观念,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农民的思想观念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有了明显的转变,比如像对待“离婚”这一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秉持一个更为开放的观念,认可并逐步接受……然而,有些代代相传的传统旧思想、老观念却早已根深蒂固,比如老一辈人对土葬的认知便难以打破。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极力地推进农村殡葬制度改革,然而新兴的火葬方式却迟迟不能被老一辈的农民所接受。据了解,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老一辈人的认知当中,“入土为安”的丧葬礼仪与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在此背景下,火葬推动更是频频受阻。

那么,为啥城市推动殡葬制度改革相对较为顺利,而农村取缔土葬却又如此之难呢?在火葬与土葬之争迟迟未有定论的现状之下,殡葬习俗又将朝着什么方向进行改革呢?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看接下来的内容。首先,我们先来看,火葬难以在农村推行的几点原因:

①如上所讲,土葬的观念根深蒂固,从短期来看压根无法扭转。而且,对于火葬大家普遍缺乏正确的认知,少数人甚至认为火葬之后不能保留“遗体”,属于不孝行为;

②就农村的现状来说,火葬并没有体现出方便与快捷性,反倒是土葬既符合传统礼仪,从经济的层面而言,又能节省火葬开支,一举两得;

③与土葬相比,火葬并非没有一丁点的污染。至于专家口中的因土葬所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多半以上的农民也并不认可这样的观念。

因此,在上述这3种因素的影响下,殡葬制度改革的实际成果与预期差距较大。而且,“一刀切”强制推行火葬,坚决取缔土葬的做法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也得不到农民朋友的认可与支持!所以,不少地方截至目前依然允许土葬,采取火葬与土葬并行的丧葬制度。

事实上,土葬所导致的问题并非只有浪费耕地资源这么简单,在多数农村地区,因土葬而诱发的封建迷信活动不胜枚举,而众所周知的是封建迷信不仅败坏农村的社会风气,还会对农民的幸福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对于乡村的社会风气,国家也一下强调要进行整顿与改革。

这不,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当中,国家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同时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殡葬新风,推广与保护耕地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殡葬习俗。

此外,近两年山西、江西、云南等省市陆续出台殡葬改革新方案,积极提倡生态化安葬,像四川的什邡市更是提高生态化安葬的奖励补助标准(奖补标准为2000元/人),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墓地建设,为改善人居环境与推动乡村振兴助力。

殡葬行业为何如此暴利

这是一则值得深挖的新闻。日前,湖南宁乡市殡仪馆一则通知火了。通知称,“为避免自带骨灰盒因质量问题,在骨灰装填过程中出现炸裂或损坏”,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12月6日起,停止对自带骨灰盒的丧属提供骨灰盒承接和骨灰装填服务。

有网友发现,宁乡市殡仪馆2018年中标的政府采购骨灰盒单价最高为6001元/个,然后分别卖到12800元和14800元/个。毛利率高得惊人,并且采购价有利益输送嫌疑。这骨灰盒质量是否更高为未可知,但贵不可言是确定的。另外,该殡仪馆2018年初资产2962.6万,当年盈利1281.8万,这资产回报率太漂亮了。

不得不说,官方回应相当及时。就在网友爆料的当天,宁乡市民政局发布公告称,责成该局下属二级事业单位宁乡市殡仪馆撤销通知,并让该单位负责人停职接受调查。

这样的事情并非孤例。北青报记者随机选择多地10家殡仪馆,调查发现:有3家表示,自带骨灰盒的丧属需要自己装填骨灰,其中一家表示,也可以由工作人员帮忙装填但需收费;另有2家表示,如果需要将骨灰寄存在殡仪馆,就必须从殡仪馆买骨灰盒。

多地殡仪馆强制或变相强制销售骨灰盒,绝不是“偶合”,也不宜一通道德谴责了事,“发死人财”“盘剥死者家属”之类的说辞,固然义正词严,但无助于理解与解决问题。

真相很简单,在现阶段,殡仪馆等丧葬服务还是一门牌照生意、一门准入门槛奇高的生意。《殡葬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建设殡仪馆、火葬场,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第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上述宁乡市殡仪馆就是宁乡市民政局“二级事业单位”,还是“公益单位”,为什么资产回报率高,答案就在于此。

但另一方面,政府又对遗体火化等等殡仪馆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也就是说有价格管制。这就有趣了。如果只对殡仪馆设立极高的准入门槛、不实行价格管制,那殡仪馆的做法就会把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的价格设置为行政垄断下的市价,“合法地”榨取垄断租金,强制销售骨灰盒的做法就会相应减少。现在既有准入门槛,又有价格管制,殡仪馆为了榨取行政垄断下“应得的”垄断租金,就会强制或变相强制销售骨灰盒,或将火化等基本服务与其他选择性服务一起捆绑收费。

理解了强制或变相强制销售骨灰盒的内在发生逻辑,我们不难发现,治本之道,不在于责令殡仪馆取消各种强制销售与捆绑销售,因为上有对策、下有政策,按下葫芦浮起瓢,防不胜防,而在于降低殡葬行业的准入门槛,取消变相牌照管制,大大方方承认这是一门生意、一个正当行业,社会资本只要合规,应该让其自由准入。在自由竞争之下,这个行业只会和其他行业一样,赚取差不多的平均利润率,绝不会出现以“公益”之名赚取垄断租金的怪现象。

或有人问,要是没有准入门槛了,大家纷纷建立火葬场、殡仪馆,过度建设怎么办?这个问题好解答。担心亏钱你不进入不就得了,别人进入亏的是他们自己的钱,需要你担心吗?当然,如果一地已有一个殡仪馆,后来者自会考虑亏蚀问题,政府为了确保第一家有生意限制后来者进入才是不合适的。就像一地已经有了一家拉面馆、一家商场,政府从来不管“过度投资”的问题,后来者自会考虑、市场自会达到平衡。

更进一步,一地已有一个殡仪馆,如果放开准入,那么哪怕后来者权衡之后放弃了兴建新的殡仪馆计划,最后此地仍然只有这一家殡仪馆,仍算自由竞争,唯一的一家仍然只能索取自由竞争之下的市价,因为潜在的竞争者随时可以进入,它不得不与那些潜在的竞争者进行“竞争”。如果有准入限制,哪怕一个行业有一百家企业,仍然不是自由竞争;如果没有准入限制,哪怕只有一家企业,也是自由竞争。必须把潜在的竞争者放在图景之内。

上海殡葬服务一条龙

亲人在医院或家中去世后怎么办?死亡证明去哪开?快速了解白事流程及专业指导

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上海市内30分钟快速上门,365天全年无休。

上海殡葬服务一条龙

【殡葬服务一条龙流程】

  1. 开具死亡证明
  2. 殡仪馆预定
  3. 殡仪方案、流程策划
  4. 遗体接运
  5. 布置灵堂
  6. 礼厅预定
  7. 备丧葬品
  8. 化妆入殓
  9. 告别仪式
  10. 遗体火化
  11. 领取骨灰、骨灰寄存
  12. 墓地带看
  13. 落葬仪式
上海殡葬服务一条龙

【公司介绍】

,主要从事“个体化定制”白事殡仪服务。

以中国传统殡葬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殡葬礼仪文化及多元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殡葬用品及人性化、个性化的殡仪策划执行服务。我们致力改变人们对死亡及殡葬行业的看法,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人们正视并接纳死亡。把人们对传统殡葬的排斥、忌讳、恐怖印象慢慢转变为尊重、缅怀、温暖、难忘。给予生命更体面的告别,为逝者打造庄重圆满的人生落幕,是摆渡人始终不变的追求。

【服务特色】

个体化定制殡仪服务——让逝者体面庄严的走向生命的另一段旅程。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人生落幕告别的时候,不应该千篇一律。
摆渡人集结专业人才,打破传统殡葬惯例。率先推出“个体化殡仪策划服务“

我们用心了解逝者生前的人生轨迹,根据其年龄、职业、爱好、宗教信仰、社会关系等个体化人生特点、行为和心理倾向等信息,有的放矢的为逝者量身制定符合其身份且满足家属消费需求的殡仪活动个案,从而为客户提供定向化的产品及服务。

我们精心策划每一场葬礼/仪式;我们认真专业做好每一项服务,让每个环节都留下生者对逝者的记忆;让逝者体面尊严的走向生命的另一段旅程,让生者得到慰藉释怀不留遗憾。

上海殡葬服务一条龙

【经营理念】
尊重逝者,生者方能有尊严。摒弃行业乱象,坚持“5心级”服务
初心:坚守原则,不忘使命
用心:勤于思考,全力执行
尽心:悉心竭力,尽职尽责
诚心:诚信为本,诚恳做事
关心: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了解更多服务内容及服务细节